江琛怀抱善意上门拜访蔡邕,却因一点失礼被人当成靶子攻击,这时候同样憋了一肚子火。
既然你们揪着‘尊师’两字不依不饶……
那行!
今天我就用《师说》破局!
韩愈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倡导古文运动。
这篇《师说》的文风类似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现在江琛抄出来,不会让时人无法接受。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接连两句震耳发聩的词句,提前五百多年面世。
蔡邕看得双眸异彩闪烁,这两句概括起来便是【学无长幼,达者为先】。
当从‘教化’这两字的境界上,已有孔圣人‘有教无类’的三分味道了。
抚着颔下长须,蔡邕眼神复杂看着奋笔疾书的江琛。
无须再说其他,就只凭这两句。
这位王华王守华,未来成就绝对不低,他已经胜过大汉九成士子了!
读书难,立意更难!
在蔡邕眼中,江琛绝非他先前认为的所谓草包!
如果不是阅遍群书,哪能在这个年龄就有这种思想境界?
要知他当初写下《劝学》(非《荀子》首篇)一文,已是四十多岁了。
正当蔡邕暗暗感慨的时候,江琛落笔如飞【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什么?
又是两句留世的经典!
此子竟然有这等才华?
蔡邕激动念诵,骇然看向江琛。
他以为先前两句便是江琛这篇文章的精华,哪知对方妙笔生花,笔落纸上竟然洋洋洒洒毫不停歇。
从师的传统,哪里需要考虑对方年龄比我大还是小?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啊。
蔡邕突然感到十分羞愧,自己妄为长辈,竟对晚辈一点失礼之处斤斤计较,甚至纵容弟子以此攻伐对方。
论年龄,自己能当这位王华的父亲;
论声名,对方仅是刚刚出门游学的士子,可自己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可正如对方笔下所写:
我讲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