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之一个导演的诞生 起点 > 第203章 选角(第1页)

第203章 选角(第1页)

六月的横店,气温早已高到了肉眼可见。高居九天之上的骄阳,就像一位招摇过市的顽童,肆意挥洒着独属自己的荣光,全然不顾,马路之上尽是升腾的炙热,走廊之中满是抱怨的词汇。

因为心中没有笃定的演员人选,所以本着“山不向我走来,那我就走向山”的思路,李明直接把除顾楠(刘一菲)、项羽(黄景俞)以及画仙(柳燕)这些内定以外的角色挑选,全都寄希望在海选之上。

结果还算不错,靠着李明之前几部作品积累的地位和刘一菲这两年电视剧积累的名气,等把海选的信息放出之后,前来面试人员的能力虽然有高有低,但这数量绝对是够够的,哪怕经过两轮筛选,依旧还有六百多人走到了最后的带妆试戏环节。

所以真当李明落座评审席,听到外面等着试戏人群的熙攘喧嚣时,心中的阴云虽然还是铺天盖地,但至少有了消散的趋势。

“下一个。。。”

“下一个。。。”

“下一个。。。”

话说李明之前也不是没处理过选角的事宜,但是数量这么多、压力这么大的,李明还真是头一遭。

演员形象和角色的适配程度,演员演技上面的缺陷能不能弥补(调教),演员和其他人(尤其是和刘一菲)合作的“化学反应”,演员名气对电影未来票房可能带来的加持。。。

一个又一个问题,随着麦克风的一次次响起而反复出现,加上回答这些问题的时间,还因为试戏人数而被限定在了二十分钟以内。。。

仅仅三天,李明就开始觉得脑子不够用了,而等一个星期之后,李明的脑子更是已经被完全“烧坏”,只剩下一个身为导演的本能还在苦苦支撑。

从表面来看,这是坏事。但如果从结果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正是在这完全依靠本能(直觉)的挑选中,李明不但为电影凑齐了一套也就票房号召力可能有待商榷的的演员阵容,而且还通过前来试戏的曹骏、谢苗、释小龙、王沙沙等人,对刘一菲的演技瓶颈有了更深的认识。

怎么说呢,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成名要趁早!

但是仔细想想,这话如果放在一个演员身上,真的对吗?!

要知道,一个演员过早成名,虽然会让其在之后的项目选择占据一定优势,但一个演员的过早成名,也会让其失去成为一个好演员最重要的基石——经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毕竟老话已经说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如果压根没有“来源生活”,又何谈“高于生活”?!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除了极个别万中无一的天才,绝大部分演员成名的时间越早,其演技想更上一层(转型)所要面临的困难就会越大。

而想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或主动、或被动的淡出“观众视线”,然后用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切实经历(积累)生活和情感的点点滴滴,最后再用这些积累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演技,完成涅盘。

就像谢苗一样,虽然小时候就已经在和李练剑这样的大咖合作,但是因为淡出“观众视线”的时间足够久,积累的生活和情感也足够多,所以现在的演技不说浑然天成,但也绝对算是可圈可点!

亦或参考借鉴其他例子:

比如释小龙,虽然也是童星出道,但因为后来一直在影视作品中有着不错的表现(也就是没有淡出“观众视线”),所以演艺之路不但越走越窄,而且演技明显还存在一些用力过猛的地方。

再比如王沙沙,可能是因为长相并不出众(特指娱乐圈),并没有享受过“明星”待遇,所以哪怕一直并未离开影视行业,但其演技至少要比大多数同年龄段的各路美女强多了。而也因为这个,李明会在一众试戏的女演员中,最后选她来演丫鬟那个角色。

至于曹骏,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刘一菲的男性镜像翻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