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论资:通胀之际优质资产升值之辩
时维孟夏,熏风解愠。洛阳耆英堂前,古槐覆荫,石桌列陈。三位皓首老者围坐品茗,其一为博通经史之张公,其二为久历商海之李公,其三为曾涉西洋之王公。忽有后生执经叩问:「近闻币值日贬,物价腾涌,世人皆言优质资产可保其值,敢问其理安在?」三老相顾微笑,遂展开论辩。
第一章币值之变:洪水汜滥与高埠之固
张公抚须长叹曰:「夫通胀者,非今时之特有也。《史记·平准书》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此非古之通胀乎?其时米价腾踊,马值百金,然关中膏腴之地,价犹昂昂若岳峙。」
李公颔首接言:「张公所言极是。某尝闻唐德宗时,货轻钱重,判度支赵赞采连州白铜铸钱,然民间私铸蜂起,币值愈乱。时人语曰:『米斗千钱,绢匹五百,而长安坊宅,价增十倍。』此非资产保值之明证耶?以今观之,通胀犹洪水也,寻常财物如浮萍,随波上下;优质资产如高埠,水涨而埠愈显。昔年某经商于南洋,见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纸钞,岁增十之二三,未及十载,米价三倍,然巴达维亚港畔之商铺、苏门答腊之橡胶园,其值竟翻五倍有余。」
王公抚掌笑曰:「李公以洪水喻通胀,妙哉!西哲亚里士多德于《政治学》中尝言:『货币者,交易之尺度也,若尺度忽长忽短,则物值必紊。』近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亦云:『当一国之货币量骤增,犹注巨水于小池,水面必涨,而池畔之石,其高益显。优质之产,譬如池畔磐石,货币之水愈涨,其相对之值愈昂。』某昔游英伦,见拿破仑战争时,英吉利币发逾常,小麦价格十年涨两倍,然伦敦西区之地产,价增四倍,此非『水涨石高』之验乎?」
后生惑曰:「若然,则何为优质资产?岂凡物皆可保值耶?」
第二章资产之别:精金与朽木
张公指庭中老槐曰:「汝视此槐,百年矣,风雨不能折,霜雪不能凋,此为良木。若夫道边蓬草,春生秋枯,虽一时繁茂,安能久存?资产亦然。优质者,必具耐久性、稀缺性、实用性。《盐铁论·错币篇》云:『币者,所以通流也,而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王者贵之,重其质而不易朽也。』汉时桑弘羊置平准法,收天下良材美玉,非为虚饰,实以其值不可贬也。」
李公取案上金锭示之:「观此金锭,历经千年,色犹夺目,熔铸百变,质不损分毫。某尝遍历诸国,见印度用卢比,土耳其行皮阿斯特,皆随通胀而贬,唯黄金白银,无论何国何代,皆为硬通货。昔年西班牙殖民者于美洲得巨金,运回欧陆,致使物价飞涨,史称『价格革命』,然当时威尼斯之珠宝商、阿姆斯特丹之金银匠,所持贵重金属,反因币贬而值升。此犹烈火炼真金,火愈烈而金愈纯,非朽木败絮可比也。」
王公展西洋舆图曰:「西人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地租曰:『土地之值,基于位置与肥力。优渥之地,如伦敦泰晤士河畔、巴黎塞纳河边,人争欲得之,虽货币贬值,其价必涨。』某曾见纽约曼哈顿岛,百年前不过荒野,今为世界商埠,地价随美元之贬而扶摇直上,此非『地以稀为贵』耶?又若股分公司之良者,如荷兰东印度公司、今之汇丰银行,其股票虽随市波动,然长远观之,当货币增发时,公司盈利以货币计必增,股价亦随之涨,譬如大树盘根,虽风雨飘摇,其干愈壮。」
后生又问:「然今之世人多持纸币,谓其便利,何独重资产耶?」
第三章币资之辨:浮沙与磐石
张公叹曰:「纸币者,信用之符号也,其值在信,信失则值亡。宋交子、会子,元之宝钞,明之大明宝钞,初行时皆称便,然终因滥发而废。《宋史·食货志》载:『交子之法,以三年为一界,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然神宗时,陕西用兵,增发行数,界率增造,以给军费,而价值遂贱。』当是时,交子一贯,仅值铁钱数百,而成都田宅,价反倍涨。此非纸币如浮沙,资产如磐石耶?」
李公击案曰:「某忆光绪年间,清庭铸铜元,初重七钱二分,后减至三钱,再至一钱,民间谓之『鬼票』,物价腾跃,米价月涨三成。然山西票号、徽商大贾,皆以田宅、盐引、茶票为资,虽币贱而资不贱。近世欧战,德国马克贬值,一美元曾兑四万亿马克,柏林市民持巨钞购面包,然西门子公司之股票、汉堡港之仓库,其价以美元计,反增千倍。此犹舟行沙渚,舟中沙愈多则舟愈沉,而弃沙抱石者,反得浮于水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公取算盘拨之曰:「西人费雪有交易方程式,谓MV=PT,M为货币量,V为流通速度,P为物价,T为交易量。当M骤增,而T不变,则P必涨。然优质资产之供给,或有限(如土地),或需求日增(如优质股权),故当P涨时,其价必随之上扬,且涨幅常逾普通商品。昔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发行太政官札,币量激增,东京银座之地价,五年涨二十倍,而米价仅涨五倍。此非资产之增值,犹乘快马而追缓步,愈行愈远耶?」
后生再问:「若逢乱世,资产亦能保值乎?」
第四章治乱之守:良玉与敝屣
张公抚剑曰:「昔秦末楚汉相争,天下大乱,米至万钱,人相食,然萧何入咸阳,先收图籍,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此非重资产之根本耶?《战国策》载:『中山之玉,虽经兵火,价逾千金;卫郑之锦,遇乱则为敝屣。』优质资产,如昆山之玉,虽历劫难,终为人所重。唐安史之乱,两京沦陷,然江东沃土、江淮盐铁,价犹稳如泰山,此非因其用不可缺耶?」
李公展账册曰:「某家藏有前明万历年间地契,其时倭寇犯边,北虏叩关,江南田价曾一度波动,然待承平之后,价复倍涨。又闻欧陆拿破仑战争时,普鲁士遭兵燹,柏林房产贬值,然莱茵河畔之葡萄园、萨克森之银矿,因其产出恒在,价速复原。此犹人之有体,饥寒时需衣食,安定后求产业,优质资产,如人身之筋骨,虽一时受挫,终必复强。」
王公取望远镜观之曰:「西人凯因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言:『资产之值,在于未来收益之贴现。优质资产,如铁路、电厂,虽逢乱世,其提供之服务不可缺,未来收益之预期犹存,故其价不致暴跌。』某曾见一战后之法国,法郎贬值,然北方煤矿、里昂纺织厂之股票,因工业需求仍在,价较战前反升。此非『真金不怕火炼,良产不惧世乱』耶?」
后生又疑:「今之资产,有数字代币者,如比特币,人谓可抗通胀,此亦为优质乎?」
第五章新旧之辨:精铁与陶瓦
张公蹙眉曰:「《考工记》云:『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玄与黄相次,谓之布帛。金与玉相次,谓之器皿。』物之成器,必有其体。数字代币,虚无缥缈,如海市蜃楼,安能比于土地、金石?昔王莽造『错刀』『契刀』,形制诡异,终不能行;宋徽宗铸『当十钱』,虚值高抬,终成废铜。此非『器以实用为贵,资以实体为安』耶?」
李公摇头曰:「某尝与南洋贾客论及此事,彼言比特币如电子黄金,稀缺而不可复制。然某谓:黄金可铸器,可饰身,可通万国;比特币虽可交易,然其用仅在虚拟,若电网一断,便成虚无。昔年荷兰『郁金香泡沫』,花价贵比豪宅,一朝破灭,形同粪土。数字代币,其性近之,虽一时炒高,安能当『优质资产』之称?真优质者,必如精铁,可铸剑戟,可造器具,历久弥新;而非陶瓦,虽饰以文彩,一击即碎。」
王公沉吟曰:「西人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主张私人货币,然比特币之属,虽有去中心化之妙,然无实体支撑,其价全赖人心供需,暴涨暴跌,何异赌博?反观纽约证交所之优质股票,如爱迪生之通用电气,其值基于电灯、电机之实用,虽经通胀,终能保值。此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深则木茂,源远则流长,数字代币无根无源,何足恃哉?」
第六章万世之则:常经与通变
三老论辩良久,日已西斜。张公总结曰:「夫资产之优质,无外乎三:一曰耐久性,如金石土地,历久不坏;二曰稀缺性,如美玉良材,不可多得;三曰实用性,如工农商产,能生效益。《管子·轻重甲》云:『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此贾者,非徒持币,实持优质资产也。通胀之时,货币如水,资产如舟,舟坚则可渡,舟朽则必沉。」
李公接曰:「某行商五十年,见兴衰无数,唯守『三不持』:不持易朽之物,不持过剩之物,不持虚浮之物。昔年囤米谷者,遇丰则贱;囤布匹者,遇新则旧;唯囤田宅、囤金石、囤良企之股者,虽经通胀,终得保全。此犹农人之择种,必选嘉禾,弃莠草,嘉禾虽遇旱涝,终有收成,莠草虽一时疯长,终归枯萎。」
王公最后言曰:「西谚有云:『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篮子亦有优劣,优质之篮,以藤竹编就,坚固耐用;劣质之篮,以朽木糊纸,一触即破。置蛋于优篮,犹投钱于优质资产,虽遇风雨,蛋不致碎。今之世界,货币之水日涨,唯登高埠、抱磐石、乘坚舟者,方能立于不败。此非独为理财计,实为保家传世之常经也。」
后生再拜谢曰:「闻诸公高论,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今知优质资产如中流砥柱,通胀之水愈猛,其立愈固。愿以诸公之言为鉴,审时度势,择善而从。」三老抚掌而笑,命童子续茶,又论及古今中外理财之术,直至暮色四合,方各归其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七章地力之征:阡陌千年与尺土万金
张公指阶下青石曰:「此石来自终南山,秦皇筑长城时曾用其类。夫土地者,万物之母,《周易·系辞》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之谓也。汉晁错《论贵粟疏》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观此可知,商贾重土地者,非独为耕获,实以其值如日月常新。」
李公展宋元地契曰:「某藏有景定年间徽州田契,其时贾似道行公田法,币制混乱,会子日贬。然契中所载婺源腴田,价折黄金三两,较绍兴年间已增五倍。又闻洪武初年,朝廷丈量天下土地,编定鱼鳞图册,苏松之地,亩值米二十石,至成化年间,宝钞贬值,米价腾跃,而沃土亩值米百石,此非『地以时贵,值随币迁』耶?某昔年在广州,见十三行商人争购珠江畔码头之地,当英国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粤省货币缩水,然码头地价十年涨八倍,此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港畔地产增值之理,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