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的圣旨很快便由宫中专使,郑重其事地送到了靖国公府。
苏晚领着苏家上上下下,恭恭敬敬地跪接了圣旨。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再次为之哗然震动!
靖国公府那位声名鹊起的嫡长女苏晚,竟然被皇上破格册封为护国郡主!
这简直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殊荣!闻所未闻!
一时间,靖国公府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前来道贺巴结的各路官员及其家眷络绎不绝,几乎要踏破了国公府的门槛。
苏承安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红光满面,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走路都带着风。
而与此同时,京城内外,各种关于苏晚的猜测和议论也甚嚣尘上,沸沸扬扬。
有人说,这是皇上慧眼识珠,对苏晚揭秦太尉谋逆大功的肯定与褒奖,足见皇恩浩荡。
有人说,这背后定然是皇后娘娘在暗中推动,意在扶持苏晚,借她的手重新平衡后宫势力,打压某些不安分的嫔妃和皇子。
也有人酸溜溜地说,苏晚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攀上了宸王那根高枝,才能有今日这泼天的富贵与风光。
更有甚者,将苏晚在宫宴上“大放异彩”、设计扳倒秦若玲、当众吓退丽嫔等事迹添油加醋,极尽渲染。
将她描绘成了一个心机深沉似海、手段狠辣无情、甚至会使妖法的“蛇蝎美人”、“毒玫瑰”。
对于外界的种种纷纷扰扰、褒贬不一的议论,苏晚一概置之不理。
她依旧安安稳稳地待在自己的晚晴苑,看书,制药,研究医术,暗中练武,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仿佛外界那些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风波,都与她无关。
只是,这“护国郡主”的身份,终究还是在她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悄然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改变。
最显着的变化,便是苏晚出入宫廷,愈自由无碍。
太后与皇后对她的态度,也日渐和颜悦色。
那些曾经对她冷嘲热讽,或阳奉阴违的宫人,如今再见到她,无一不是毕恭毕敬,噤若寒蝉。
就连靖国公府内的下人,看向她的眼神,也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苏雪更是彻底偃旗息鼓,整日龟缩在听雨苑,连院门都不敢轻易踏出一步。
苏晚乐得这份难得的清静。
她正好利用这段安稳时日,一边潜心钻研母亲遗留下来的医书毒经,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一边则在暗中细致观察着,朝堂与后宫的一切动向。
秦太尉倒台之后,朝堂之上确实空出了不少举足轻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