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拿到这张证,除了正规学校教育,还能通过卫生所的考核获得。
由于国家刚经历变革,百废待兴,相关制度尚未完全健全,未来会越来越严格。
“您好,我是来参加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请问是在这里吗?”
进入卫生所后,他向前台咨询,没多久便找到考场。
这是一个宽敞的房间,像教室一样。
正前方摆放着类似讲台的大桌子,坐着三位身着白褂的老者,他们是此次考试的主考官。
对面则摆着两排课桌,稀疏地坐了几位三十多岁至四十多岁的考生。
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多,因为在这个年代,能学习医学并参与正式考核获得资格的本就寥若晨星。
“年轻人,你也来考试?”
三位老者见他年轻,有些惊讶。
医生这一行需要经验积累,而眼前的少年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竟也来考主治医师资格,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张建设平静地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身份证、街道开具的介绍信及申请表。
三位主考官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
为了这次考试,他早从抽到医学传承礼包时就开始筹备,不仅办好所有手续,还在街道提前开好证明。
庆幸的是,这个时代对未成年人的界定与后来有所不同。
十七岁虽未达法定成人标准,但在特定剧情设定中已视作成年(请勿讨论合理性)。
除法定结婚年龄需至二十外,一切均属真实背景描述。
即便考证门槛较低,考试难度却丝毫未减。
作为掌握生命的大夫,年龄越小,要求越高,审核越严。
“年轻人!行医乃庄严之事,切不可轻率!”
领头考官手持张建设资料,未急于翻阅,而是神情凝重发问:“你的医术源自何处?家传?自学?抑或院校培养?”
“非院校所授,不然我无需在此应试。”
张建设摇头正色答道,“家母乃一线军医,自幼对我严格训练,能成为医者,亦是她遗愿。”
其母为军医,于战场挽救无数将士生命,功勋卓着。
这是张建设引以为豪之处。
听闻此言,三位考官脸色骤变,肃然起敬。
凡涉及军字辈,皆令人肃然起敬。
待三人核实街道证明无误后,再望向张建设,目光满含钦佩与同情。
其父母兄长均为战死沙场的烈士,尚需抚养妹妹,早早承担重任,继承母志。
“好样的!年轻人有志气,没给先辈抹黑!”
首考官缓和语气赞许一句,随即恢复严肃:“不过,为了民众、未来病人以及国家考量,哪怕你是烈属,考试绝无特殊照顾,公平对待,绝无通融余地……明白吗?”
“清楚!定不负众望!”
张建设毫无异议,坚定回应。
“好!”
三位考官同时点头。
“你先坐下准备考试吧。”
张建设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低头看向怀里抱着的小团子。
她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目光充满期待又有些无助地望着他。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如此手足无措……